从万州长江大桥的结构加固到重庆轨道交通环线的隧道维护,从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历史建筑修缮到寸滩国际港的码头升级,“重庆碳纤维胶” 凭借优异的粘结性能、抗老化能力与适配性,成为众多重大工程的 “隐形安全屏障”,在极端工况与严苛标准中彰显品质实力。
2022 年启动的万州长江大桥加固工程,是 “重庆碳纤维胶” 应对复杂工况的典型案例。作为连接万州城区与江南新区的重要通道,该桥因长期承受重载交通,主梁出现局部裂缝,需进行结构补强。工程团队最终选用重庆某企业定制的 “高韧性碳纤维胶”,配合碳纤维布对主梁进行加固 —— 这款胶体通过添加聚醚胺改性剂,断裂伸长率提升至 8%,较传统产品提高 50%,可有效吸收荷载冲击能量,避免裂缝扩展。施工过程中,胶体在长江高湿度环境下仍保持稳定粘结力,经检测,加固后主梁承载能力提升 30%,满足未来 10 年重载交通需求。“重庆碳纤维胶的耐候性与适配性超出预期,在桥梁加固这类高风险工程中,它的可靠性至关重要。” 项目总工程师评价道。
在轨道交通领域,“重庆碳纤维胶” 同样表现亮眼。重庆轨道交通 10 号线穿越中梁山隧道段,因地质条件复杂,隧道内壁出现局部混凝土剥落,需进行紧急加固。考虑到隧道内空间狭窄、通风条件有限,工程团队选用重庆研发的 “低气味快固型碳纤维胶”,该产品不仅 VOC 排放量低,还能在常温下 4 小时初固,大幅缩短施工工期,避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。截至 2024 年,该隧道加固段已安全运营 3 年,经定期检测,胶体无老化、无脱落,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界面粘结牢固。
此外,“重庆碳纤维胶” 还先后应用于红岩革命纪念馆主楼结构修缮(解决历史建筑加固中 “最小干预” 难题)、寸滩国际港二期码头堆场加固(耐受海水腐蚀与重载碾压)、重庆西站站房钢结构补强(适配大跨度空间结构)等重大项目,累计用量超 900 吨,涉及桥梁、隧道、历史建筑、交通枢纽等 15 类工程场景。“重大工程的反复验证,让‘重庆碳纤维胶’建立起‘高强度、高可靠、高适配’的市场口碑,成为西南地区基建安全的重要保障。” 重庆市交通局工程管理处人士表示。